您的位置: 首页 > 企业文化 > 员工园地
员工园地Enterprise culture

铜雀台遐想


来源:       发布时间:2018/4/26 10:47:18     点击率:328


   

600.jpg

      一千多年前,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西约18公里的“古邺城遗址保护区”内的三台村西,一座宏伟的台式建筑拔地而起,这就是《铜雀台》。《铜雀台赋》中这样写道“建高门之嵯峨兮,浮双阙乎太清。立中天之华观兮,连飞阁乎西城。临漳水之长流兮,望园果之滋荣。立双台于左右兮,有玉龙与金凤。连二桥于东西兮,若长空之虾蝾。”,这足以表现出这座古建筑杰作的巍峨壮观。相传曹操消灭袁氏兄弟后,夜宿邺城,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雀一只,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。曹操因得铜雀而大喜,认为是吉祥之兆,便决意修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,以彰显他平定四海之功。“铜雀台”因此得名。“台”,在《说文解字》中的意义就是“观四方而高者。”这是一种彰显国力的建筑。人类有向往高处的天性,总是希望居住得越高越好。从上古起,中国人就不断建造各种高台建筑,在印度的宝塔影响到中国之前,它们是东方最高大的建筑类型。很多高台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显赫名声。如周文王的灵台,汉武帝的柏梁台等等。 

     中国古代的台式建筑始于周,曹操在邺城大兴土木,修建了铜雀、金凤、冰井三台,其中铜雀台最为壮观,台上楼宇连阙,飞阁重檐,雕梁画栋,气势恢宏。历史上的铜雀台到底是什么模样?我不得而知,但我想大抵与电视剧《三国演义》中的样子差不多吧。但如今,铜雀台历经了千年风雨洗蚀,在重点文物的保护下,昔日的铜雀台也已只剩下一堆残垣颓壁,尽管如此,来此旅游的人仍络绎不绝。在汉赋、唐诗、宋词里,都可以看见铜雀台的影子。可以想象,古代文人们有多爱这一座古代杰出的台式建筑。在白天,他们登台远眺,俯看壮美的大地河山,轻风徐来,宛如腾云驾雾。在夜晚,大家把酒言欢,高颂优美的诗篇。灯火通明的铜雀台远远望去就象一盏天灯,照亮人间。曹操、曹丕、曹植、王粲、蔡文姬、邯郸淳等,经常聚集在铜雀台,在这里,他们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,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生活。铜雀台是寂寞的,曹操在铜雀台上留下了《短歌行》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!”的感叹;杜牧在《赤壁》中写道“东风不与周郎便,铜雀春深锁二乔。”;曹丕的《典论》、曹植的《登台赋》《洛神赋》、蔡文姬的《悲愤诗》等受人喜爱的作品,大都是在邺城铜雀台所作。

     今天看来,铜雀台的一切都象是传说,但事实上中国古代台式建筑的确到了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高度。据史书载,铜雀台初建于建安十五年(210年),最盛时台高十丈,后又增加了高度,离地共27丈,高达63米。楼顶上的铜雀高一丈五,舒翼若飞。北魏时,皇家寺院永宁寺的佛塔被称为中国古代最高的建筑,其高度到达了让人难以相信的百丈。而就以今天有名的号称留存最早最高的木建筑应县辽代木塔为例,其高度是六十五米,折合成古尺也有二十余丈。巧妙地利用力平衡构建的高层建筑现在还有留存,这就是现存广西的真武阁。这也是一座极其巧妙的建筑。虽然高度只有三层,然而它却有中国独一无二的不落地金柱。四根巨柱悬空居于建筑的中心位置,建筑的重力全由四壁承担。金柱的作用就象杠,采用悬吊的方式维持了整体建筑的稳定性。真武阁屹立了四百年至今不倒,就与这奇妙的力平衡设计有关。在整修中曾揭开过它一角的瓦片,整个楼阁就开始了摇晃。当瓦片被放回原处后,摇晃就停止了。

     中国古代能工巧匠们的技艺就是这么让人惊叹,铜雀台的奇迹是一座不朽的丰碑,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熠熠发光,彰显着中国文化的神奇与劳动人民的智慧。(陶丽)



contact us联系我们

地址:成都市武侯区永康路195号(原成都市武侯区草金路9号)

电话:028-87488218

传真:028-87485077

link友情链接

扫描访问微信公众号

Copyright © 2015 中信国安建工集团(GuoAnJGJT.Cn). All Rights Reserved. | 蜀ICP备18007124号-1 | 技术支持:明腾网络